雷竞技官网在线2025年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第二十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能源资源等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和加强党对学院事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对标对表《教育强国建设地大实践行动方案》,强化一流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深入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全力提高自主人才培养质量,落实落地深化改革目标,以优异成绩全力做好“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以及“双一流”建设,为回答好“教育强国 地大何为”时代命题做出雷竞技官网在线应有的贡献。
一、深化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党建引领保障效能
1.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教育成果,持续推动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健全政治理论学习机制,完善“自学、领学、导学、研学、联学、讲学、述学”学习体系,制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落实每月集中学习制度,精心组织各类学习。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传达学习、调查研究、督促落实,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抓好分层分类全覆盖学习教育,持续开展学院领导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班,切实提升三级单位干部素质能力;通过主题党日、专题辅导报告等形式,充分发挥“美丽中国讲师团”“资源能源宣讲团”“红星讲师团”作用,推动理论学习出实效,引导师生以实际行动更加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坚决推动党的领导落实落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切实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建设,强化使命意识,鼓励担当作为。完善议事决策程序和工作机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进一步规范决策行为,提高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水平,防范决策风险,推动决策落实。加强统一战线工作,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外代表人士制度,加强党外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发挥工会、团委、青年教师联合会、学生会、研究生会密切联系师生的优势,做好教代会、工代会、学研代会,增强师生在学院事务中的参与度,推进民主管理,提升治理能力。以建院30周年为契机,着力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讲好资源报国故事。
3.努力推进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党建“双创”工作,持续构建“党团班共建、师研本结对”全域工作机制,努力创建省级及以上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典型党员的党建“双创”项目,实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建设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推进高校教师“领航工作站”建设,建成红星学生园区党支部。秉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理念,持续推进校企党建联建共创,拓展“一院一品”党建项目建设成果。做好学生党支部设置优化的“后半篇文章”,细化学生党支部年度考核制度,做好年度考核结果运用和整改落实。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学生党建指导员职责,加强党支部委员会队伍培训教育。做细做实党务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坚持举办示范“支部主题党日”,推动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强化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实施“红星引领计划”,细化“党员责任区”岗位职责和创建过程管理,做好教工党支部“结对领航”“学生党支部风采大赛”等相关工作。加强党员发展工作,重视在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同各三级单位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举行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抓好党委书记、院长年度履职重点任务、亮点项目建设。
4.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推进“四责协同”全周期管理、全链条落实,为推进学院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奠定坚实基础。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督促领导班子成员严于律己,带头纠“四风”树新风,持之以恒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常态化做好教育、监督、提醒,从严从实加强纪律教育,深化警示教育和以案促改;梳理廉政风险点,持续抓好招生考试、科研经费管理、财务收支、学术诚信、师德师风等重要事项、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规范会议活动、公文处理、公务接待等日常事务,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营造风清气正的办学环境,助力“清廉地大”建设。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抓好作风建设,认真践行“一线规则”,落实党政班子联系三级单位制度、服务师生制度,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为师生办实事、解难事。
5.从严从细从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平安校园建设,落实学校安全工作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5年工作清单,制定安全隐患清单,常态化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做好危化品采购、使用、存储等全流程全周期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实验室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安全知识考核,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突发事件预防、现场控制等工作及时开展。贯彻落实《雷竞技官网在线关于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定期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强师生教育管理,定期开展专项排查,健全抵御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活动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各类阵地管理、舆情管控和应对处置,加强学院网站和新媒体建设,加大主流媒体宣传力度。组织学生上好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持续加强师生在人身、食品、交通、消防、实验室、网络等方面的安全教育管理。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加强保密宣传教育。
二、聚焦深化改革,着力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6.聚焦重点关键推进改革发展。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围绕“教育强国建设地大实践改革行动”,从基层党建、学科发展、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平台建设、文化传承、开放办学等方面细化工作举措,强化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深刻洞察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国家战略目标、现实需求和重大部署,组织各方面做好事关学院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的规划和推进工作。以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为导向,对自设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生学位授权点进行调整和优化,依托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委员会分类推进学科和学位点建设。紧盯制约学院改革发展的瓶颈性问题,统筹推进开源节流、平台整合、资源拓展工作,落实教职工薪酬体系改革,制定绩效分配方案。
7.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十四五”规划落实。深入开展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总结和第三轮“双一流”规划,推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进入“一流学科培优行动”。抓好“十四五”任务清单落实,针对弱项、未完成项专题谋划,逐项落实。通过调研交流、行业对标、专家咨询等方式,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分析研究核心指标和重点任务。
8.激发人力资源队伍活力。推进更加科学规范的分层分类多元教师评聘体系。根据学科专业调整情况及学科建设任务制定教师队伍规划,推进教师定编定岗。构建高水平人才队伍高地,坚持“一才一策”人才引进策略,强化高层次人才及团队的核心贡献和关键指标,精准引育留用优秀人才。继续完善学院《预聘—长聘制教师职位管理实施方案》和《雷竞技官网在线教师岗位职责实施方案》,依托学校“地大学者”人才机制、U40人才优先行动、专职科研岗及博士后研究岗管理机制,岗位实绩和贡献力评价导向,建设结构合理、内驱力足、竞争力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和教师行业挂职,提升学院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解决行业难题的能力。持续推进“教师一张表”数据采集工作,确保全体教师的覆盖。
9.加快推进实验教学中心成立。打破各系壁垒,成立实验教学中心,统筹学院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制定实验中心建设、实验室管理、实验室操作规程等文件、制度。完善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彻底梳理各教学、科研实验室仪器设备数据,逐步完成各教学、科研实验室对应的实验课课表数据。按照学院实验室“7+N”管理模式进行核查,整合闲置或利用率低的实验室,进一步优化实验空间,统筹规划、建设及管理,推动教学实验室开放预约,更大发挥使用效能和开放共享程度。协助学校做好工科专业实习实训中心建设相关工作。
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10.构建院本化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贺信精神及关于国家能源资源的重要论述等,优化升级“地质找矿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学第一课”等院本化党建思政精品育人项目。构建良好的研究生导学关系,持续推进卓越导学团队培育创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做好新进辅导员、师生兼职辅导员培训工作;统筹开展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企业班主任、师生兼职辅导员等思政工作力量建设。支持建好融媒体中心,推进“睿至辅导员新媒体工作室”建设,强化网络思政引领。启动“红星”一站式学生社区3.0建设,依托56栋青年之家常态化开展院领导接待日等活动。
11.落实五育并举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联合湖北省李四光研究会开展“庆祝寻找李四光卓越地质师培育工程举办15周年系列实践活动”。精心筹备“庆祝红星青年志愿者协会建立35周年暨高质量推进区校共建青年志愿服务行动计划”。持续开展“资源学子西部行”综合社会实践育人活动。开展“行走山水间 求索地质人”暑期野外实践教学实践活动。推进大学生双创工作,出台“双创导师库”“双创经典案例集”,重点做好“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及各类行业大赛的组织工作。依托党团学组织开展科技节、健康月、各类晚会等文化体育活动。出台“第二课堂建设”实施方案。同湖北省团校联合办好学院“红星”团校。专项开展学生公寓美化大赛、研究生工位(实验室)美化大赛。持续优化“出彩资源er”青年榜样选树工作。修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增强发展型学生资助工作,严格“金阳普泰创新奖学金”管理。抓实基础学风建设系列活动,实施研究生学术打卡制度。
12.持续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建强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和石油工程省级一流专业,夯实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新工科专业建设成果,全方位做好紫金地矿班校企联合培养工作,支撑和引领地矿人才培养范式变革。积极组织省级和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工作,做好各专业2023版培养方案人工智能素养、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新课程建设,持续建设和开放慕课课程,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示范项目。革新传统教学方法,推进数智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以基层教学组织为单位开展教学研讨、教学观摩等活动,提高教师执教能力和数字化素养。加强教学研究项目、教学竞赛、教学名师和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的培育和建设。总结学院十四五教材建设规划落实情况,谋划十五五教材建设规划,持续建设资源能源领域核心教材、经典传承教材和示范性新形态教材,积极申报国家级规划教材。持续建设地质e站,健全实践育人新范式。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推进六大实践基地和沁水实习基地教学团队和教学资源建设,配合学校做好威海地质实习工作,加强实习质量监控与评估,积极推进已有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实质性建设和合作,新建1-2个产学研合作基地。落实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优化教学综合评价方案和督导工作机制,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做好“学生一张表”工作。
13.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分类培养。积极贯彻《学位法》,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完善培养全链条,健全培养全过程关键环节管控。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促进产教协同育人,深化工程硕博士培养专项改革,构建战略矿产勘查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助力学校建成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加强研究生异地培养的思政教育,提高校内外导师的指导积极性,增强校内外导师培养研究生的协同性,建立完善专业学位型研究生企业导师聘用制度。积极谋划培育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资助教师开展研究生教改和课程、教材建设项目。继续实施全口径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制度,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答辩流程。探索并推行博士生“双导师制”,鼓励组建交叉学科和产教融合联合指导团队。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的评审办法。
14.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执行优质生源工程,一体化做好本硕招升工作,做好招生宣讲、校园开放日等活动,做好“本-硕-博”贯通培养计划的选拔,提升学科专业志愿率,提高直博生、提前攻博、硕博连读学生的比例。完善博士生指标动态管理和分配办法,构建以就业成效、科研经费等绩效导向的研究生指标分配机制,大力推进实施科研项目经费博士招生计划分配方案改革。完善博士生的申请-考核制度,做好工程硕博士专项、同等学力博士、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型博士生的选拔招生工作。 用好学院招-就业工作联系群,构建全员促就业矩阵。持续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推介毕业生,宣讲学历提升、非学历教育政策。
15.持续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大力培育、弘扬、践行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依托导学团队、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等,常态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类研修培训。坚持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考核评价作为重要指标,做好职称评聘和人才引进的政治思想考核把关。做好研究生导师遴选和招生资格审核等工作,严格新增博导和兼职博导的选聘工作。做好各类教师荣誉表彰的遴选推荐,持续构建学院教师荣誉体系。加大对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典型案例的通报力度,强化警示教育。
四、加大对外开放办学,深化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
16.提升科技创新力量。面向“资源能源安全”“双碳目标”“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聚焦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深地、油气重大专项等重大科技规划专项,组建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加强科技创新研究的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落实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拓展产业链,提升跨学科合力解决科技重大难题的能力,产出在地质资源勘查与开发领域世界领先的标志性成果。强化政策保障,积极申报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技奖励及高水平社会力量科技奖,并力争取得突破。设立重大项目和重大奖项培育基金,引导科技创新团队积极凝练成果申报奖项,提升教师申报科技奖项的积极性,为争取大项目、形成大成果、取得大奖项创造条件。
17.提高基金项目申报质量。积极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申报,完善二级教授申报重点项目、地大学者青年拔尖及以上人才入选者申报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B类),新进教职工及在站博士后申报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的申报体系。联合行业重点企业,谋划申报联合基金、原创性探索计划等新类型项目。邀请相关专家对申报选题、质量进行指导把关,力争青年项目(B类)1-2项、重点项目2-3项、其他项目15项以上。全面加强申报过程服务和质量管理,提升项目层次,突破项目类型,提高资助率。
18.强化社会服务能力。面向区域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围绕以行业企业需求为主导的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发展委员会、学院科技创新团队作用,积极拓展行业、校友、异地科研机构等资源,增强学院社会服务功能。紧紧围绕新疆、内蒙古、西藏等西部资源能源大省和湖北、云南等重点省域,形成有组织科技攻关合力,催生原创性理论研究成果,为资源能源矿产勘查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撑。加强前瞻部署,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地学大数据、透明地质、智慧油田、生物煤层气工程、绿色矿业等新兴研究方向,大力发展围绕新能源、关键金属、深地资源能源勘查的新一代高新技术。主动对接地矿油行业企业,走实走深校企产学研合作,围绕关键核心技术主动出击、协同作战,加强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金集团、中铝集团、紫金矿业等头部企业科技合作,拓展省级层面大型资源能源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开展合作研讨、重点攻关项目论证,争取行业企业、地方“揭榜挂帅”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提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解决行业难题的能力,继续落实科研经费总量保持10%以上增速。加大知识产权申报、管理和转让工作力度。成立学院非学历教育工作小组,依托各系制定20个左右的非学历教育培训班课程库,尝试由委托办班向面向社会自主招生办班,全年培训费用力争突破200万。
19.提升科研平台服务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效能。协助制定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深层地热资源富集机理及高效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谋划学院各平台建设,提升对外测试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及绩效管理。充分发挥超长期国债、修购专项等实验室建设资金,稳妥推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采购、招标、入库等迭代更新工作。完成资源勘查虚拟仿真智慧教室建设,并依托智慧教室打造虚拟仿真课程及精品教材。完成主楼实验室仪器入驻及水电配套设施改造。
20.深化高层次国际合作交流。建强学院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配合学校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地学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加强詹姆斯库克大学等已建海外实习基地建设,推进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全面提升高水平国际合作对学科建设、学科拓展的带动作用。加快推动“双一流”建设学科全英文“慕课”课程建设及出海。2025年争取主办/协办国内外学术会议3-5次(计划举办“地震沉积学研讨会” “第九届精细油气藏描述暨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讨会” “煤矿瓦斯防治与利用、煤层气生物工程高峰论坛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瓦斯灾害防治与利用专业委员会年会”)。落实“国际声誉提升工程”,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学术、文化交流,邀请院士和高端专家约20-30位来学院/校进行学术报告。重点资助学院教师出国参加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做主题或特邀报告,组织30人次以上教师参加境外学术会议,100人次教师参加国内学术会议。鼓励教师在国际学术组织和国际学术期刊任职,提升学院的国际影响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性能源矿产资源留学中国项目和“国际学生学术能力提升工程”,做好“全球胜任力”相关工作,积极推荐优秀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指导AAPG、SPE、IAMG、SEG等协会开展国际交流活动。